“平山北冶抬皇杠”是起源并流传于北冶乡天桂山一带的极具当地民俗特色的舞蹈。表演者的装束为红、黄两色相映衬的古装打扮,两人抬一杠,杠杆用硬木做成,丈余长,中间粗,两头细,带有韧性,适合抬杠。杠箱四面绘有各种图案,杠箱两头各顶一个大铁环,上系铜铃铛,铁环用竹篾挑起,行走时发出叮当叮当的清脆声。杠箱上插满五彩小旗,中间是一立柱,柱上挂着鸡毛猴,行进中上下攒动。表演队伍前头是压杠官做带领,身穿官衣,头戴官帽,手持令旗,扮相风趣逗人,动作滑稽可爱。“抬皇杠”表演的基本动作内容有:串四门、青龙过道、横队单上、纵队双上、原地十字步、前后转身、杠下单转、杠下双转、双人换位、驼背下腰、腰间顶杠、倒转、顺转、起杠、大顺转、大倒转等。“抬皇杠”行进表演的杠数8—24套不等,多时达36套,场面宏大,甚是壮观。
相传,明代末年以前,与北冶村毗邻的天桂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苗庄王大女儿苗英的修行道场,由此在当地民间形成了向“奶奶庙”进香纳贡的习俗,进香纳贡时人们抬杠运送物品逐渐形成一套简单的舞蹈形式的动作,俗称“丑杠”。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心腹林清德在天桂山修建了皇帝避难行宫,崇祯吊死煤山后,林清德在天桂山把一代帝皇崇祯神化为真武大帝立庙塑像来供奉敬仰。于是,天桂山一带民众增添了对真武大帝的进香纳贡。随之,“丑杠”又有了一个相对较美好的名字“皇杠”,同时舞蹈动作经过重新修改臻于完善,“抬皇杠”由此而来。
“平山北冶抬皇杠”在平山县北冶乡天桂山一带民众中世代研习传承,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传统悠久,形式独特,特点鲜明,风趣好看,是平山民间舞蹈的代表作品之一。“北冶抬皇杠”承载着明末崇祯皇帝天桂山行宫的拜坛礼事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研究平山道教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和传统舞蹈历史演变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推动北冶、天桂山、沕沕水及革命圣地西柏坡一带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