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北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动态   >  学习柏坡  >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赶考”出发地
来源:西柏坡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21-04-13

起源于山西省繁峙县的滹沱河,流经河北省平山县,在太行山余脉拐了个弯,环抱起一个静谧的村庄,这就是西柏坡。

72年前的3月23日,滹沱河畔阳光明媚。西柏坡村前屋后,10多辆大小汽车一字排开……这一天,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润之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远处,新中国的曙光正在点亮。

岁月悠悠,72年后的今天,冬日暖阳下,记者行走在柏坡湖畔,西柏坡纪念馆、中央旧址区、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和中央部委旧址区等10余处红色革命纪念场所,如同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矗立在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上。

小山村西柏坡成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1947年7月17日,这是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办公的第5天。在村里恶石沟西岸的一块空地上,大家在沟端的一个旧房基上搭了一个布棚,放上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摆放成主席台。没有座椅,100多位代表,都是以石头为凳,膝盖为桌,有的干脆就是席地而坐参加整个会议——近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这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到达西柏坡,叶宜伟率中央后委也同期到达,分开了整整一年的前委、工委、后委又汇合到了一起。5月27日,毛润之乘车到达西柏坡,至此,中央完成了从陕北到西柏坡的转移。西柏坡这个小山村成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在西柏坡纪念馆第六和第七展室之间,刻着37封电报的两面电报长廊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触摸墙壁上的电文,耳畔仿佛回响起此起彼伏的电报声。70多年前,“滴滴嗒嗒”的电报声把一次次的战略部署从西柏坡传递到大江南北的各大战场上,掀起了大决战的热潮。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从西柏坡共发出197封电报。人民军队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创造了平均一天歼灭台湾地区党近一个师的战争奇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从“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

在西柏坡中央旧址,有一间面积不过几十平方米的简陋土坯房,屋里没有扩音设备,座椅从四处拼凑借来,高低不齐……这就是中国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72年前,正是在这间简陋的土坯房里,中国党的领导集体亲手绘制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夺取全国胜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在这间几十平方米的会议室内,毛润之主席面对即将执政的中国党人,谆谆告诫全党。

也是在这里,1948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九月会议,这是一次“立规矩”的会议。会后,“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成为全党全军的行动方针。一场加强纪律教育之风在党内开展起来。

在西柏坡纪念馆,记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一块展板前久久驻足。红色的底板上用金色的大字写着:“根据毛润之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说:“这六条规定是中国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铁规矩。党的十八大以后,根据新形势、新问题,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与西柏坡时期的‘六条规定’一脉相承,都体现了党人不忘初心,不断改进作风,永葆党的纯洁性的优良传统。”


“考试”仍在继续,西柏坡精神代代传

立足深厚的红色根脉,西柏坡纪念馆近些年新开放了廉政教育馆和国家安全教育馆,不断开展党性培训教育,成为红色教育的重镇。献一束鲜花,看一次红色展览,开一次主题党日座谈会,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共接待各界干部群众超过8000万人次,参观的人次持续攀升。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自觉当好宣传者、践行者,让西柏坡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金立兴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大力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各方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答卷。”总书记在西柏坡的殷殷嘱托,久久回荡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

(来源:人民网)

联系人:龚老师

电话: 17334311520 

地址: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